央廣網武漢11月2日消息(記者鄧子依 通訊員柯智濤)“這書包塞得這么滿,是要去荒野求生嗎?”“不不不,里面裝的都是我的‘知識行囊’!”11月1日,在武漢市江岸區(qū)青島路平和打包廠文創(chuàng)產業(yè)園“開飯喜劇”劇場,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脫口秀熱烈上演。來自該區(qū)多所中小學的學生,以及教師、交警、醫(yī)生等各界代表同臺發(fā)言,以幽默為橋,共同“看見青春、守護成長”。

活動現場(央廣網發(fā) 活動主辦方 供圖)
學習那些事,輕松“吐”出來
“我家有一套‘動態(tài)’道理系統(tǒng)——我想喝可樂,媽媽說會腐蝕牙齒,可同一瓶可樂到她手里,就成了‘快樂水’。”長春街小學六年級學生王一一幽默地調侃家中“雙標”,引得全場會心大笑。她表示,寫脫口秀讓她學會用幽默化解煩惱:“臺下為我的段子笑出聲時,我突然感到,是我在掌控煩惱,而不是被煩惱掌控。”
學生們的表演洋溢著青春的真誠與鮮活。武漢市第二中學的萬美琦在《我的高中生存手冊》中調侃“劉海檢查”的趣事;武漢市實驗學校的陸楷城則在《到底如何學習啊》中坦言“上課聽懂,做題犯懵”的普遍困境,引發(fā)陣陣掌聲與笑聲。
活動現場,來自不同行業(yè)的成年人也化身“段子手”,分享別樣視角。
“路口的‘低頭族’同學,青春劇本可不能提前殺青啊!”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(qū)分局交通大隊警長張慧在《“慧”說交通平安脫口秀》中,將交通安全知識巧妙融入笑料,贏得觀眾共鳴。
武漢市第八醫(yī)院醫(yī)生楊保親在《舉重若輕》中活用網絡熱詞,幽默解讀健康觀念:“把‘熬夜’包裝成‘肝作業(yè)’,現場效果翻倍!”

活動現場(央廣網發(fā) 活動主辦方 供圖)
從“說出來”到“被聽見”,笑聲中有力量
在特別設置的“快樂‘心’播客”對話環(huán)節(jié),一名高中生坦言:“把煩惱拆解成段子后,我才發(fā)現,是我在掌控它,而不是被它壓垮。”
“笑著笑著,壓力就講沒了!”一名初中生也感慨:“說出真實想法后,‘我懂你’三個字,是最好的安慰。”
現場,19組參與者獲頒“開心大使”聘書。

活動現場(央廣網發(fā) 活動主辦方 供圖)
今年以來,武漢市江岸區(qū)委宣傳部持續(xù)培育打造“江岸之光”思政工作品牌,踐行“美好教育”理念,堅持“健康第一,快樂成長”,大力發(fā)展素質教育。“青春有梗 ‘言’值擔當”脫口秀展演是“江岸之光 開心有‘你’進校園”系列活動中的重要板塊。
江岸區(qū)融媒體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,貫穿全年的“江岸之光·開心有‘你’進校園”系列活動涵蓋“成長的1001個心情”系列短視頻、“陽光成長計劃”宣傳報道、心理健康嘉年華、“青春有梗 ‘言’值擔當”脫口秀、“我們天天向上散發(fā)著光”成果展演五大板塊,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傳播,全方位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。本次脫口秀展演旨在為青少年構建一個釋放壓力、分享感悟的舞臺,傳遞“你的情緒被我聽見,你的困惑有我回應”的溫暖理念,鼓勵他們在表達中建立自信、收獲快樂。
“讓每個孩子向陽成長。”江岸區(qū)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,系列豐富多彩教育實踐活動旨在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,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,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素質教育的全過程,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。
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