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央廣網北京10月30日消息(記者 郭彥偉 實習記者 毛靜)為什么明明在笑,卻感覺很痛苦?為什么白天越是開朗陽光,深夜獨自一人時就越感到疲憊空虛……北京清華長庚醫(yī)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(yī)師肖雪提醒大家,這種不易察覺的內心掙扎極有可能是“陽光型抑郁”在作祟。
什么是陽光型抑郁?
肖雪表示,陽光型抑郁(或微笑型抑郁)并不是一個正式的醫(yī)學診斷名詞,但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類抑郁癥患者的生存狀態(tài)。“簡單來說,就是人前陽光、人后抑郁。他們的‘微笑’和‘積極’更像是一種精心維護的‘面具’或‘防御機制’,而非內心真實感受。為了維持形象,他們需要持續(xù)地進行‘情緒勞動’,這非常消耗心理能量,導致內外不一致的撕裂感,進而加劇內心的痛苦。”
為什么有的人會陽光型抑郁?
在肖雪看來,陽光型抑郁的成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:
1.完美主義和過高的自我要求。他們不允許自己示弱,認為抑郁是“不堅強”的表現(xiàn)。
2.害怕成為別人的負擔。他們太在乎他人的感受和評價,寧愿自己默默承受一切。
3.職業(yè)或社會角色的需要,讓他們必須保持積極。
4.病恥感。他們可能覺得抑郁是矯情,是心理素質不好,因此不允許自己出現(xiàn)抑郁。
如何識別陽光型抑郁?
肖雪稱,在生活中,大家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信號來識別陽光型抑郁的跡象:
1.在熱鬧的聚會中,可能會突然有一瞬間的失神,聚會結束后會感到特別疲憊。需要很長時間獨處來“回血”,可能會拒絕后續(xù)的邀約,理由常是“太忙”或“有事”。
2.可能會在深夜發(fā)布一些隱晦、悲傷、帶有哲思的文字,但第二天又可能刪除或發(fā)布一條積極的內容來“彌補”。
3.難以恢復的疲勞感,即使休息得很好也覺得很累;出現(xiàn)莫名的身體疼痛,如頭痛、背痛、胃痛等,但查無原因。
4.食欲和睡眠出現(xiàn)改變,如暴飲暴食、體重增加、失眠或過度嗜睡。
5.雖然仍會參與曾經喜歡的活動,但可能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,更像是在完成一項任務,不會發(fā)自內心地感到輕松愉悅。
6.自我評價低,無論做得有多好,都會出現(xiàn)“我其實沒那么好”“一切都是假象”之類的自我否定。
7.注意力難以集中,記憶力下降,做決定變得困難。
自己出現(xiàn)陽光型抑郁,應該怎么辦?
1.承認與接納:這是最重要的一步。承認自己正在掙扎,并不意味著你軟弱或失敗。
2.練習自我關懷:允許自己有不開心、不完美的權利。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自己,減少自我批判。
3.嘗試卸下面具:找一個絕對信任的人(如朋友、家人等),嘗試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真實是最有力量的,可以讓彼此賦能。
4.要勇于尋求幫助。心理咨詢師、精神科醫(yī)生是能提供正確診斷和有效治療方案的人,尋求幫助可能是通往康復最直接的道路。
他人出現(xiàn)陽光型抑郁,應該怎么辦?
1.創(chuàng)造安全的環(huán)境:不要公開質問或貼標簽。可以私下、溫和地表達關心:“我最近注意到你好像很累,有點擔心你。你一切都好嗎?”同時強調“無論怎樣,我都在這里”。
2.要注意多傾聽,少評判:如果他們愿意開口,重點是多聽,你的陪伴和理解本身就是最好的支持,可以告訴對方“我會永遠是你堅強的后盾”。
3.提供一些具體的幫助,如幫其分擔一些當下的工作或給對方點個外賣、做點美食等。
4.支持者需要能量,請確保自己的情緒邊界和健康。
5.委婉地建議、鼓勵對方,尋求專業(yè)的幫助是一種非常勇敢和智慧的行為。
“總之,識別‘陽光型抑郁’,需要我們超越表面的笑容,去關注那些不一致的細節(jié)和持久的痛苦。”肖雪告訴記者,抑郁不是恥辱,堅強也并不意味著必須獨自承受一切。真正的強大,在于有勇氣面對自己的脆弱。強大的心理韌性,恰恰是面對負面情緒過程中,結出的果實。“希望我們都能勇敢地面對內心,自洽地生活。”
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





